引言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养殖的发展,造成养殖环境的日益恶化,近年来水产养殖病害发病率越来越高,对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鱼类细菌性疾病由于其发病快、感染率高的特点,是养殖鱼类中最为常见的一类疾病。因此,鱼类细菌性疾病的研究一直是鱼病学主要研究领域之一。
传统防治鱼类细菌性疾病的手段主要是使用抗菌化学药物治疗。但是长期使用抗菌化学药物也给养殖环境和水产品带来重大安全隐患。我国结合实际,采用中药进行防治鱼类细菌性疾病的研究。中药所含化学成分很复杂,通常包括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有机酸、鞣质、无机盐、挥发油、生物碱、甙类、油质、蜡、酶、色素和维生素等。因此,在研究和利用天然产物的过程中,研究有效成分,首先必须研究天然产物活性物质的化学成分及其提取分离。
本实验采用超声、索式、旋蒸三种方法分离提取中药黄芩,通过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粗提物对养殖鳗鱼9株主要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中药应用于治疗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三种提取法抑菌效果比较
1.1.1 材料
中草药:黄芩。
供试菌株:从养殖场染病的日本鳗鲡分离9株菌株,由本实验室保存,弧菌(3株):FJ-1、FJ-2、FJ-3;迟钝爱德华氏菌(2株):G1-2、Sh2-2;气单胞菌(4株):B18、F3-4、Sh2-13、S4-4。
主要试剂:MH培养基、营养琼脂、NaOH溶液、H2SO4溶液、无水乙醇。
1.1.2 方法
1.1.2.1 中药处理方法
中药的粉碎:将所选中药用中药粉碎机粉碎,然后用200目的筛网过滤,收集过筛后的中药备用。
中药索氏提取:称取所选中药15克,用150mL70%乙醇浸泡30min,然后用索氏提取仪提取,提取条件为热量级12,提取时间60min,淋洗条件为热量级12,淋洗时间为10min,提取后的药液放于4℃冰箱保存备用。
中药超声提取:称取所选中药15克,用150mL70%乙醇溶液浸泡30min,然后在超声提取仪下提取60min,条件为变幅杆6mm,超声功率720W,温度50℃,超声3s,间歇5s,提取后离心取上清液,放于4℃冰箱保存备用。
中药旋蒸提取:称取黄芩5克,用50ml 70% 乙醇溶液旋蒸1h,取上清液过滤,4℃冰箱保存备用
中药旋蒸提取(水提):称取黄芩5克,用50ml 蒸馏水旋蒸1h,取上清液过滤,4℃冰箱保存备用。
1.1.2.2 菌悬液制备
从保种斜面上挑取菌苔划线接种MH琼脂平板,置于28℃培养24h;挑取单个菌落划线至新鲜斜面上,28℃培养24h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将菌体冲洗下来,将菌液浓度稀释至107CFU/mL,既可作为药敏试验接种的菌悬液。
1.1.2.3 药敏试验
采用琼脂稀释法,将中药超微粉加到MHB培养基中,配制出不同浓度的药敏培养基,经过121℃ 20min高压灭菌后,每个药物浓度梯度做两组平行试验。对照组为不加中药的MHB培养基。取已制备好的菌悬液2μL点种于灭菌后的药敏培养基平板上,将接种好的平板放置28℃恒温培养,分别记录24h后药板上菌落的生长情况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48h后观察药板上菌落的生长情况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值。若两个平行组的MIC值或MBC值不一致,试验需重做以进一步确定最终MIC值和MBC值。
2 结果与分析
不同提取方法的抑菌作用比较
表1至表3结果表明:用每种方法提取的黄芩粗提物对9 株常见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超声提取效果最好,其平均最低抑菌浓度为2.16mg/ml;旋蒸提取抑菌作用最差。
表1 黄芩超声提取药液对9株致病菌抑菌、杀菌效果(mg/mL)
表2黄芩索氏提取药液对9株致病菌抑菌、杀菌效果(mg/mL)
表3黄芩旋蒸药液对9株致病菌抑菌、杀菌效果(mg/mL)
3 结论
本文采用的三种不同方法提取的黄芩粗提物对9 株常见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超声提取效果最好,其平均最低抑菌浓度为2.16mg/ml;旋蒸提取抑菌作用最差。索氏提取方法的抑菌效果较超声方法低,优于旋蒸提取法。